水墨传承·卷首语

武家奉(原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中国文化名人诗词书画研究院荣誉院长、中华祖先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
武家奉(原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中国文化名人诗词书画研究院荣誉院长、中华祖先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

面前这份册子,是今年4月30日,九三学社临沂市委员会联合中国文化名人诗词书画研究院,为庆祝第67个五四青年节暨九三学社成立70周年,在临沂市科技馆举办“庆祝五四青年节暨九三学社成立70周年书画展”的作品集子。

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该政党以民主、科学为宗旨,在传承、弘扬国学经典方面做出很大贡献。此次书画展,本身就是“水墨传承”的又一次盛大行动。

中国文化名人诗词书画研究院的院长原野女士,是国学文化的优秀传承者。她的国学功底非常深厚,名人轶事,随口而出;民间传说,信手拈来;经典多在胸,著述亦甚丰。她说到举办此次书画展的初衷,就是通过这种形式,进一步达到传承、继承之目的。

书画以传道,这是从古至今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书画这个载体,是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是国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因国学的博大精深和神秘,决定了中国书画也是一门神秘的学说,也正因其神秘性才拥有我们几千年来不断探索和研究的价值。如果我们用国学的观点来看待中国书画,就不难发现它别具一格的特性。

中国书画是哲学艺术。
中国书画的的哲学性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其本身固有的哲学性,另一方面是其表现形式的哲学性。中国书画固有的哲学性这要从其主要的基本工具“毛笔”说起,毛笔是由一枝坚硬的笔杆和千万根柔软的毛毫组成,这一硬一软,一多一少就是一个矛盾的哲学体;毛笔有无数个笔法形态,可就是无法固定一个形态,这就是“有就是无,无就是有”的哲学形态;毛笔虽然有无数个笔法形态的变化,但始终离不开一枝笔杆的控制,这就是“万变不离其宗”即“一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哲学认知;毛笔由笔头和笔杆合二为一,笔杆形态是不变的,笔头形态是变化的,运笔时要求笔头与笔杆配合协调,才能达到笔法的准确性。这就是阴阳论,就是世界观。因此,有人说一枝毛笔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承载了中国5000年的文明。毛笔决定笔法,笔法决定笔墨,笔墨是中国书画的第一生命,因此毛笔的哲学性正是中国书画的固有特性。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载体而存在的一种艺术形态,中国书画在表现形式上具有强烈哲学性,如创作手法上要“疏密有致”、“阴阳结合”、“虚实搭配”,表现上要求“动静结合”、“情景相溶”、“木有春秋”、“山致高远”、“气韵相生”等等都是哲学方法。语言形式则就是“笔墨”,“笔墨”是笔法和墨法的综合概述,亦指用笔和用墨的法度。笔法表现在书写的点线形态上,是定型的;墨法表现在墨理的层次变化的形态上,是不定型的,书法绘画中墨法随着笔法走,笔法作用于墨法,墨法作用于笔法,二者不得分开,合二为一成“笔墨”,这其实就是阴阳论。亦就是说中国书画的表现形式也建立在哲学的阴阳论基础之上,枯湿、浓淡、粗细、曲直、虚实、轻重、顺逆、方圆等等都是矛盾的统一,有机的结合。笔墨是中国书画的生命,中国书画就是一个笔墨矛盾的有机结合统一体。笔墨决定了中国书画思辨性灵魂,决不停留在事物表面形态上的观感,而是透过事物表象描述其内在规律,如“以形写神”、“借景抒情”、“诗情画意”等,也就是说“写形”、“借景”是手段,“写神”、“抒情”是目的,“神”、“情”、“意”是追求,即追求的是“道”。所以中国书画是“道”的艺术,哲学的化身。

中国书画是智慧艺术。
中国书画的智慧性同样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它固有的智慧性,另一方面是它表现形式的智慧性。中国书画固有的智慧性则要从其组成基元说起,从起源看中国书画是点线艺术,线从点来,因此中国书画是点的艺术,也就是说“点”是中国书画组成的基元。毛笔落笔为点,单向发展为线,多向发展是面。点、线、面相结合就可以构建一切事物,从而可以构建整个世界。从一“点”发展到一个世界,这就是无穷的智慧。从哲学上看,“点”是万物之始,也是一切事物的化身。如宇宙之中地球就是一个点,历史长河中百年人生就是一个点,反之微观世界里芝麻就是一座山,生活中的每一刻也许就是历史。“点”的形态变化万千,其内在底蕴也各不相同,不同的取向构建不同的世界,选择正确的取向构建一个完美的世界,这更是智慧中的智慧。生活中在解决一切问题的时候,都需要一个好主意或一个好方法好计划,人们称之为“点子”,“点子”从“点”来,亦即是智慧。也就是说“点”是智慧的化身,中国书画更是智慧的结晶。中国的汉字,每一个字的存在都包含着许多的道理。一个“人”字,由一撇一捺组成,撇长捺短,撇左向右,捺右向左,互相依靠。这说明世间的人有高有矮,有强有弱,有男有女,有富有贫,各处境不同,但不管怎样都要互相帮助、互相关爱、互相支撑和依靠。如果只管自己不管他人,那撇捺分开就不是“人”了。引申来说人的一生天定有两份责任,一份大,一份小,小的是自己生活责任,大的是社会生活责任。一个“权”字,甲骨文可看出是一只美丽的凤凰正栖在大树上,凤凰是吉祥之神鸟,停落在那里预示着带来一方福荫,如果有人想据为己有去捕捉就会很快飞走。因此大权落在谁的身上,是让你为一方百姓造福的,如果以权谋私那就危险了。再如“钱”字,左边为“金”是财富,右边是两个“戈”也就是两把兵器,两把兵器在一起就是打仗。这说明一个社会的财富是所有人公共拥有的,是随时可能刀兵相见而瓜分的。当更多的财富掌握在一个人手中时,不是让你据为己有,更不是让你去炫耀和仗势欺人的,只是因为你的能力强或机遇好,希望你用这些财富更好地造福社会,让许多人得到利益,否则就有血光了。每一次社会动荡和变革都是从重新瓜分财富开始的。

另一方面从中国书画的表现形式来看,中国书画从一枝毛笔一滴墨开始,说明其不是照搬自然,也不是模仿自然,而只能是感悟自然,把握自然,用一点一线从规律上解析自然。这就是“来于自然,高于自然”,这不仅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要“大彻大悟”,“悟”就是智慧。有些人的书画用粗点乱笔无序的穿插,表现自然的杂乱与混沌,却通过笔墨的阴阳关系又能找到明晰的规律,它解析的是“从无极到太极”的哲学论断。好比一副中药,十种八种混合在一起,却是治愈同一疾病的药理。严然一个运筹帷幄的将军,撒豆成兵,看是乱七八糟,但都直奔敌军要害,体现的是十分的智慧。

智慧是人类最大的财富,任何社会的变革与进步都是由人的智慧来推动。人类历史的前进就是人类智慧的累积。智慧最直接的解释就是用最低的代价最快的途径最简的方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中国书画并非停留在物质技术的层面,而只是通过水墨的方式在解读一个个繁杂的社会意识问题,是国学寓理于物存在形式的精神体现,其一点一线一笔一墨无不是智慧的象征。

综合看来,笔是世界观,墨是境界,点是智慧,决定了中国书画的高贵,是人类灵魂的写真,更是人类智慧的体现,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艺术形体。中国书画作为国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物质财富。中国书画的健康发展是我们走向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中国书画是道德艺术。
道德既是方法论又是精神意识的集中表现。中国书画的道德性主要从两个方面表现,一 方面是其本身固有的道德高度,另一方面是其表现形式上的道德追求。中国书画固有的道德高度则就是它的基本工具“墨”了。“墨”是中国书画的基本颜色,即唯 一的黑色。世间颜色按光谱分有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若按色阶变化分,自然中则有无数种色彩,把这无数的色彩全部合加在一起就是黑色,也就是说 黑色包容了自然界所有的颜色。同时“墨”又可以通过干、湿、浓、淡的方式分离出无数的色彩,用这单一的墨色体系又可以画出色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这就是“一 等于无穷大”的哲学概念,也是气吞万物的豪迈,更是吐纳世界的境界。何为境界?就是肚量和眼界,就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就是“登泰山而小鲁”。 从词义看境界是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也就是道德的高度。“墨”书写了中华5000年文明,也代表了中华文化吐纳世界的道德高度,也是中国书画固有的 道德高度。

道德的表现主要是遵循自然、忠于社会、尊重人性。这正是中国书画的主要追求,如中国书画的技法就要求“习古人,更习自然”,中国 画以书入画,而书法中的笔法又都来自于自然,如行书笔法来自行云和流水,草书笔法来自风雨雷电,隶书笔法来自鸟类,魏碑笔法来自北方大漠山丘等等。傅抱石 当年寻找风雨山野的感觉,发明了毛笔散笔画法,创造了抱石皴。中国画的皴擦点染各种技法无不包含自然的印记,中国画的色彩法则是依类附彩,就是遵循自然。 中国书画在创作中要求“以形写神”,“神”就是道,就是规律,中国书画从不以事物的表象形态表现为目的,力求从根本出发,从规律上解析事物,这是最高的道 德理念。石涛用禅心聆听自然,他用一组组一簇簇排列有序流动的线条,像音符一样解码山川、河流、云雨、村舍和林木,那是一曲曲宁静悠扬的歌谣。中国书画的 基本语言就是笔墨,笔墨要求天人合一,比仿说你学齐白石的画,画得跟他一样好甚至更好,然他有笔墨你却没有笔墨,因为这笔墨不是你个性的体现。笔墨是中国 画的生命,是对人性个体的最大追求,也是最高的道德理念。有人说疯子徐渭的画引领中国500年,他用一块块大小不一泼洒自如的墨理和荒诞有序的点线穿插, 构成了一幅幅能与神对话的人性碑签。李可染用反复多次点染的积墨法,拼命处理逆光背后的部分,黑而不堵,厚而不涩,他用墨理的厚度诠释了人性的厚度。陈子 庄山不成其形,水不成其形,树不成其形,房不成其形,山水树房组合一起不成其形却成其理,解读的是一个个大智若愚的故事。

有位作家说“文学 是洗心的”,非常好。其实中国书画也是“洗心”的,更是“明德”的。艺术不是模仿和表现,更不是愤怒和发泄,一切满足于私欲和某种利益的文化和艺术都是糟 粕。只有在吐纳世界的境界里,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人性,从根本规律上诠释事物的文化和艺术才是真正的伟大。

中国四大名著精髓都是国学,我们的书画家也能从中领悟得到。如《西游记》讲的就是人性,人性就是善,也就是说全书讲的就是一个“善”字。“善”从最后的字形来看上面是“羊”,中间是“艹”,下面是“口”,人——羊——草在一起就是一条食物链,一个生物圈,也就是自然规律。说明“善”就是一切按自然规律办事的精神表现。《西游记》讲的“善”是唐僧的“慈悲为怀”和悟空的“除恶务尽”,这好比佛教和道教一样,单一不行,合在一起才构成中国的宗教。再加上八戒的“七情六欲”、沙僧的“任劳任怨”和白龙马的“抱屈负重”才构成了完美的人性,也就是对“善”的完整解释。这就是“文以载道”,就是“厚德载物”,就是“为人师表”。想想我们古代的文人,用他们孱弱的身躯给我们留下了什么,那是“视金钱如粪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气,是“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情怀,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情操,更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怀激情。文化传承不是文长句短的形式,而是字里行间蕴含的道德精神。
中国书画是传统的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博大精深,魅力无穷,能使学习者在承转起合、飘逸灵动的线条世界里,感知生命的律动轨迹,实现自我的发现提升。自古以来,书画即是每一个成功者的必修课,也是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因而便有了“字如其人”的亘古思想。在当今信息时代发展的今天,通过书画学习提升自己个人魅力,传承国学文化更成了一种流行趋势。

2016年6月24日

 

发布者

水墨传承2016·庆祝五四青年节暨九三学社成立70周年

水墨传承2016·庆祝五四青年节暨九三学社成立70周年 主办单位:九三学社临沂市委员会、中国文化名人诗词书画研究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